吴全节 [宋辽金元]

10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1217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吴全节 


吴全节 (1240—1321)元代正一道著名道士。饶州安仁 (今江西余江县) 人,字成季,号闲闲。吴全节出身于儒门,十三岁时至龙虎山师从正一道张留孙,“得其秘法,祈祷辄应”。年十六出家为道士。师徒二人均以善祈禳占 h 而见重于元室。至元二十四年(1287),吴全节至京师大都,随张留孙谒见元世祖,“遂留不归”。自此后五十年间,吴全节历元世祖、元成宗、元武宗、元仁宗、元英宗、元泰定帝、元天顺帝、元文宗凡八朝。因其才气横溢,为人聪颖达悟,贞静文雅,且善识为政大体,故受知于朝廷,成为重要心腹政治谋臣。张留孙每于朝廷论事及上奏,多有由吴全节出面解答者。而成宗“敕每岁待从行幸”,以备皇帝顾问。全节屡屡“以天子之命,祀名山大川”,巡察人物道里、风俗民情、岁事丰歉、州县得失,“东南西北,辙迹咸至”。如至元二十六年(1289),奉诏祠南岳;二十八年(1291),奉诏从张留孙遍祠岳渎山川;二十九年(1292),奉诏祠中岳、淮渎、南岳、南海;泰定二年(1325),奉旨代祠江南三山。全节虽多次辞以不堪担当大事,而皇帝却称“敬慎通敏,谁知卿者?”屡予褒奖拔用。元贞元年(1295),成宗制授“冲素崇道法师,南岳提点”;大德二年(1298),又授“冲素崇道玄德法师,大都崇真万寿提点”;十年(1306),赐授“江淮荆襄等处道教都提点”;十一年(1307),授“玄教嗣师,赐银印,视二品”,不久后又“赐七宝金冠,织锦文之服”;英宗至治二年(1322),吴全节继其师张留孙任上卿玄教大宗师,敕封“崇文弘道元德真人”,命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,知集贤院道教事,赐玉印一、银印二。全节之祖亦被追赠为昭文馆大学士,其父被封为饶国公,其母为饶国太夫人,其故里则更名为“荣禄乡具庆里”,降玺书护其家。吴全节才高德重,学问典故,从容裨补,有人所不能知,何荣祖、张思立、王公毅、王士熙等大臣执政期间,皆以咨询;而其亲敬长者,“推毂善类,唯恐不尽其力”,洛阳太守卢挚及吴澄、阎复等,均因其举荐而受到重用。吴全节长于著诗,据吴澄《吴文正公集·吴特进诗序》载,全节旧有诗稿,不啻千篇,凡所至之处,脚无不吟咏。譬如《题崇禧观》曰:“曲林古观水西流,天遣皇疆华驷玉虬。高士远分龙虎派,哲人久伴凤凰游。楼台山色疆三峰晓,池馆泉声五月秋。云案凝香浮洞府,坐令和气蔼丹邱。”写景抒情,吟诗咏道,韵味悠长。《书史会要》说他善草书,传世作品有《白云观歌》等。雅相友善,交游文贤,盖不尽记,如赵孟頫、黄公桶、阎复等著名人士皆为之友;至若周人穷急,“又未尝以恩怨异其心”,时人以为颇有侠气。就道教之功而言,吴全节助师扶教,阐补道旨,弥缝其阙,建龙虎山崇文宫、仁静观、明成观等,于江南天师道在元代的兴起,使其位升三山之首,宫观林立,遍布江南各地,甚至在北方传播,有着突出贡献;而居达观堂,其位尊显,隆于道门,弟子夏文泳、毛颖达等受赐封“真人”者数十人。《江西通志》尚载全节“所著有《仙坛记》”。

正文完
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
post-qrcode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